Jojo was a man who thought he was a loner.
——The Beatles - Get Back
2022年3月,《JOJO
magazine》由日本集英社发行——这是漫画作品《JOJO的奇妙冒险》(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连载35周年的限定纪念,更是被戏称为「不老神话」的荒木飞吕彦送给全体JOJO迷的特殊礼物。在杂志扉页上,「For All『JOJO』Lovers!」的标语被印于历代主角速写之间,那些与《JOJO》相关的记忆也伴随这行醒目的slogan而渐次清晰:从昭和到平成,从英国贵族、意大利「牛郎」再到美式辣妹,JOJO世代传承的「黄金精神」激励了无数人,更一路陪伴了他们度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青春。毋庸置疑,《JOJO》第六部《石之海》(Stone Ocean)在JOJO宇宙中占据极为特殊的地位:它首次以女性为主角,讲述了JOJO世界的「终结」与「开始」。《JOJO magazine》的封面形象也与之呼应,策划方特邀荒木重绘空条承太郎与空条徐伦这对人气父女,每一根发丝、每一处服饰细节都令人欲罢不能。9月,《石之海》动画第二季重磅来袭。在熟悉的蓝绿配色和徐伦坚毅的眼神中,我们或许可以再度确定——没有什么永垂不朽,但JOJO们的「生命」从未消泯。01
JOJO们的形象流变:
从世纪末硬汉到五彩斑斓的「模特」
1987年,《JOJO》系列的第一部《幻影之血》在《周刊少年Jump》上横空出世。尽管它和荒木此前的诸多连载作品一样收尾迅速(没被腰斩就是进步),但将故事主角设定为19世纪英伦贵族的大胆想法,还是令荒木在当时的日本少年漫市场上留下了关键一笔。如果以荒木飞吕彦本人的创作风格和《JOJO》系列的作品谱系为经纬反溯,《幻影之血》很难称得上是彻底的标新立异之作。它更像是荒木在《巴欧来访者》(バオー来訪者)、《神奇的艾琳》(ゴージャス★アイリン)等短篇之后开辟的一块试验田,熔铸了荒木自己对古典艺术、恐怖传说、善恶二元论等主题的继承与想象。在连载的35年间,JOJO们的形象经历了某种审美观念上的演进,他们的存在也同时丰富了日本漫画的类型与想象。《JOJO》诞生的1980年代是日本漫画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时值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高涨的收入待遇和生活信心之下,漫画市场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周刊少年Jump》上,鸟山明、北条司等漫画家各自凭借《城市猎人》和《龙珠》打出了一片天,原哲夫的《北斗神拳》更开启了名为「格斗漫画」的新时代:人物透视准确、侧写阴影突出、注重刻画主角的「成长」……这些特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荒木对《幻影之血》的创作构想。同时,作为老牌漫画迷,荒木本人极为欣赏剧画的写实派画风,并坚持将「真实感」这一原则贯穿于《JOJO》的全系列作品。1958年,漫画家辰巳嘉裕首先提出「剧画」(Gekiga Style)的概念,认为它具有「严肃的、强调剧情的写实性」,漫画角色硬朗挺拔、轮廓鲜明,即便是少年故事中也可以加入部分情色裸露、黑色暴力、恐怖悬疑等实验元素。尽管进入70年代,剧画杂志逐渐消亡,但以素描式写实为主的漫画风格已经被一众少年漫创作者吸收融合进作品——《JOJO》中人物身体各部分出现的「荒木线」,正是这种画风的典型标志之一。从左至右依次为乔纳森、乔瑟夫、空条承太郎,脸部阴影和下巴处的排线较为明显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连载于1987~1992年间的前三部《JOJO》(《幻影之血》《战斗潮流》《星尘远征军》)有着较为统一的「硬汉」风格和男子气概:人物肌肉虬结,力量感十足,战斗场面注重表现肉体对抗时的冲击感与爆发力。前三部的故事主线也较为符合当时少年漫企划的惯例,不论是乔斯达家族与迪奥之间的纠葛,还是乔瑟夫与西撒、埃及五人组与伊奇之间的互动,主角的动机必须是类似「正义」、「友情」一类,能够映照读者自然的伦理感,并较受欢迎的动机,这显然与《少年Jump》「友情·努力·胜利」的三大原则相匹配。此外,这一阶段的《JOJO》作品中也没有完全跳脱传统的男女二元式分工,仅有与主角具有血统关系的女性才参与战斗,例如Lisa Lisa(乔瑟夫之母)和被迫卷入纷争的荷莉(乔瑟夫之女、承太郎之母)。图为第三部《星尘远征军》中出现过的女孩,TV动画将她命名为「安」。尽管她和承太郎等人共同参与了多次战斗,但最后还是匆匆下线,并未加入主角团变化则从第四部《不灭钻石》开始。在这一部《JOJO》中,荒木笔下的人物线条呈现出一种从硬朗到洗练的过渡风格,画法也逐渐从早期的石膏素描式转向时装模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细节便是东方仗助的眉毛。1970年代的日本漫画界,剧画的影响犹在,男性角色与粗眉毛成为了一种标配,齐藤隆夫(《骷髅13》)、水岛新司(《大饭桶》)等经典漫画家都为主角选择了较为粗重的平眉,以强化人物的硬朗健硕与棱角分明。荒木也受此影响,从乔纳森到承太郎,JO家好儿郎拥有清一色的粗平眉,粗壮、粗犷、粗砺……连东方仗助初登场时也顶着一对粗眉,眉心聚拢,「不良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漫画中后期,仗助的眉尾明显变细,上挑的眉峰也在一定程度上柔化了他的面部轮廓,其形象也朝向四肢纤细修长的少年发展。同时,第四部的主角团中也开始出现较为重要的女性形象(山岸由花子和杉本铃美),不仅画风保持了荒木一贯的写实性,战斗风格也在此前拳拳到肉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日常化的智斗色彩。尤为重要的是,不同于第三部的「公路片」,第四部的故事节奏使得人物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仗助对乔瑟夫的渴慕直到故事结尾才渐露端倪。左为漫画版由花子的形象,右为TV版
可以看到,TV版将由花子的五官风格和身材作了微调,由西西里式丰腴女性变为偏向日本昭和风女学生随后的两部《JOJO》更是将中性气质与女性形象进一步放大。在第五部《黄金之风》中,荒木不仅启用女性角色特莉休作为线索式主角之一,更令乔鲁诺(JOJO)和布加拉提形成了一种对位,二者共同构成了本作兼具神性与现代性的「圣母」式主角。参考自米开朗琪罗《大卫》的发型,却在那不勒斯的海风中更显张扬和恣意,浓密纤长的睫毛,不再夸张的手臂肌肉,搭配造物主般的替身能力,说乔鲁诺是神遗留的温柔似乎也不为过。(按照这个逻辑,那么「神」则是……ko no DIO 哒!)布加拉提的「妹妹头」更不必说,蕾丝胸衣搭配健硕胸肌,温柔地保护着所有人——尽管在生理性别上暂时是男性,但不论是形象气质还是人物设定,他们都是无关性别的救赎者。而到了第六部《石之海》,空条徐伦以某种开创性的女性面貌正式登场。就角色风格而言,徐伦几乎没有「大和抚子」式的气质,连肌肉线条都充满无性别的力与美,即便在成长为坚毅顽强的战士之前,她也是有勇有谋的鬼马少女。在这个意义上讲,徐伦已然具有苏珊·桑塔格所说的「camp」(坎普)特质:「一个人的性吸引力的最精致的形式在于与他的性别相反的东西。男性化的女子肯定是坎普感受力的最伟大意象之一。」「camp」,一说来自法语「se camper」,意指以夸张的神态展现自我。苏珊·桑塔格在《关于「坎普」的札记》中对其定义和内涵作了58条注解,认为它是一种审美的「感受力」,是生动的,温柔的,难以用语言形容。
此处仅以桑塔格所列举的「坎普」气质代表为例,左图为女演员玛琳·迪特里希(Marlene Dietrich),右图为受「新艺术运动」影响而设计成铁铸兰花柄形状的巴黎地铁入口由此,一条不算复杂的线索映入眼帘:JOJO们的形象似乎呈现了某种性别观念上的尝试,从传统的男女二元设计到走向五彩斑斓的泛性化主角,并且在饱满的色彩和丰沛的人物情感加持下充满性张力。这与世纪之交逐渐开放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也与荒木本人不断成熟的审美观息息相关。尽管如此,《JOJO》的内核却始终未变:澎湃的生命,时尚的本能,与命运抗争到底的精神,和滋养众生的爱。02
色·欲·爱:永不枯萎的时尚之花
似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很难剥离自己对时尚的关注,当季的流行色、大牌设计师的最新款、各类时尚资讯等等应接不暇。但正如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所言:「无论新风格有多么前卫,无论那些风格宣言有多么雄心勃勃,每个人也都明白:时尚总会再次发生改变。它们有时是从以往风格演化出来的,有时则是针对那些风格的一种激进的反叛。」
曾专修设计的荒木也深谙此理,于是他令笔下的人物成为一种自觉的时尚:高饱和的奇妙色彩、古典与摇滚的碰撞、赤裸表达情感的率性和敢想敢做的决心,以及世代伙伴之间的羁绊与纠葛,《JOJO》的时尚无处不在。令摇滚发烧友狂喜的第四部《不灭钻石》可谓《JOJO》融合潮流史的典范之一。作为荒木最喜欢的歌手之一,普林斯(Prince,美国流行歌手、词曲作家、音乐家、演员,以全面的音乐才能和华丽的服装及舞台表演著称)不仅为他提供了东方仗助发型「牛排头」的灵感来源,更贡献了专辑名称「The Gold Experience」,成为第五部主角乔鲁诺的替身名。而仗助胸前醒目的「Peace & Love」标志则暗示了嬉皮士精神和朋克文化在《JOJO》中的重要地位:The Beatles、Queen、Sex
Pistols、Pink Floyd、David Bowie、The Rolling Stone……就连大乔的伙伴齐贝林,其姓氏都来自著名的英国摇滚乐队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艇)。这些细节也十分贴合仗助的人物设定,虽然是一个爱改装校服、英勇无畏的「不良少年」,但却有着博爱的胸襟和一颗温柔的心。此外,在《JOJO》中,各系列的角色服装、配饰和对身体部位的展示也与人物性格相呼应,将他们饱满的生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其与当代艺术和时装审美的巧妙融合堪称经典。古典主义、矫饰主义、未来主义、波普艺术、甚至还有草间弥生的南瓜,你可以在《JOJO》的人物身上找到各个时代的「流行」元素,乍看夸张,越品却越有味道。迪奥的露脐低腰裤和金发、承太郎引人注目的大金链子、布加拉提的露胸肌西装和点状花纹、特莉休的热裤搭配替身「辣妹」,《JOJO》中的人物形象在彰显个性层面可谓一流。而到了第六部《石之海》,荒木更是直接将各大时尚品牌及代表设计师的名字藏进角色及替身能力。安娜苏(Anasui)与Anna Sui、埃梅斯(Ermes)与Hermes、普奇与Emilio Pucci,单行本的封面原画上各种拍案叫绝的人物姿势早已是家常便饭。对立式平衡的造型艺术原则在目不暇接的时装加持下发挥出非凡功力,火辣、性感、张扬、特立独行,《JOJO》的时尚魅力远不止这些词语所能涵盖。与一众摇滚乐彩蛋和时尚人物梗相比,荒木对艺术史经典作品的借鉴与改造或许是《JOJO》最为隐晦的时尚坐标。例如,令人惊异、出圈甚广的「JOJO立」(用于表示《JOJO》中人物登场时奇妙的反人体规律姿势)其实受启于贝尼尼的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妮》。在荒木看来,达芙妮的身躯逐渐变作植物一般的旋曲上升状,恰到好处的扭曲烘托出肉体的欲感与圣洁,这种与日本艺术迥异的生命力与浪漫感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风格。于是他大量借鉴各式人体模特造型和雕塑作品,试图在《JOJO》中呈现超越人体骨架极限的「姿势」(Pose)和挣脱肉体桎梏的生命状态。《阿波罗与达芙妮》,现藏于意大利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这种致敬和改造也同时出现在战斗画面之中。《黄金之风》与白色相簿对决的名场面里,乔鲁诺怀抱昏迷的米斯达好似《圣母怜子》,布加拉提的金色灵魂慢慢升空直至神化,本作的「圣母」式主角同时经历了意志与品格的淬炼,各自去往「该去的的地方」(布加拉提语)。当人物一身张扬性感的露胸时装搭配上如此圣洁的场景,如同巴塔耶所说,这是一种神圣的色情,是极致的、普度的爱。右上系米开朗基罗所作《圣母怜子》,现存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右下系巴西西奥(Baciccio)的油画《圣伊格内修斯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St. Ignatius),现存于罗马国家美术馆在俊男靓女纷纷的情与欲里,不禁想起迪奥对普奇神父所说的那句「你不认为邂逅本身就是一种引力吗?」这同样适用于《JOJO》系列中的全线人物。姑且不论JOJO系列在AO3等创作网站上的CP种类和同人文衍生数量,仅仅以每代主角团之间的情感羁绊和与反派之间的世代纠葛为线索,就能梳理出近20组嗑到飞起的CP:被戏称「父母爱情」的大乔&迪奥、「好兄弟」乔瑟夫&西撒、「少年组」承太郎&花京院、神圣二人组「茸布」(乔鲁诺与&布加拉提)以及冷门邪教「舅甥组」承太郎&仗助……《JOJO》与时尚的邂逅并非以潮流史为终点,生命与生命之间流动的张力和无言的爱才是《JOJO》时尚的真谛。大乔怀抱迪奥头颅死去、迪奥复活后露出大乔身上的星星。
西撒用发带包裹解药:「这是我最后的波纹了!JOJO!」
花京院眼伤治愈后回归二人对视握手(酷哥嘴角动了)
布加拉提对乔鲁诺说——
形象相配自然是CP能嗑的基本条件,但更为关键的是,《JOJO》中的人物从不吝于表达自己的爱与恨,情感是真、信念是真、痛苦与绝望更是真。17岁的承太郎是狂野不羁的,于是他会被纯粹的友情打动,暴打百岁老人决战迪奥时怒吼的「欧拉欧拉欧拉」更是毫不留情;乔鲁诺与布加拉提的觉悟一致、精神契合,因此布姐的离去才会如此撼动乔鲁诺的情绪,更让读者嗑生嗑死。就连作为反派的配角恩多尔(第三部《埃及篇》中迪奥派出的替身使者之一)都无悔无怨,含笑说出「恶人也需要恶人的救世主啊」。说到底,《JOJO》里的人物台词和行为都能与所处情境高度配适,十分自然且真实。这也正是荒木创作的基本态度:在驱动角色时,脑子里只需考虑以该角色个性会如何表现即可,因为人与人的欲望、信念和情感能在邂逅时产生奇妙的引力,他们会为自己而活。换言之,荒木用自己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异世界,一个充满超能力的「神话」。「这里」的的确确生活着历代JOJO和他们的伙伴,他们只不过借助荒木的画笔向读者发出了邀请。于是频繁出现在人物身上的时髦服装和奇妙配色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就是JOJO,JOJO就是时尚」。2018~2019年,《JOJO》原画展在东京和大阪两个会场轮流举办,票面图上的承太郎再次打破了既有形象——左图为票面图,右图为高更画作,1902,《Riders on the Beach》作为背景的富士山充满浮世绘风格,承太郎的漂浮姿势和白金之星向下凝视的目光更突出了JOJO的异世感,铺成粉色的天空则彰显了荒木奇妙想象的合理之处:既然高更的海滩都可以是粉色的,那承太郎这个猛男为什么不能拥有一个粉色世界呢?显然,《JOJO》的TV动画制作团队也继承了荒木的基本理念。我们由此可以在《不灭钻石》中看到黄色的天空和紫色调的背景,《黄金之风》中夺目的金色云彩和紫色火焰,以及徐伦和狱中姐妹各式各样的口绿、口紫、口蓝和口黑唇色。第四部的导演加藤敏幸曾在访谈中表示,TV版中的许多配色都延续了荒木大胆的想象,这种反差不仅不会让人觉得违和,反而更贴近原作中杜王町诡谲的气质T台秀场或许是某种时尚正统,但《JOJO》用瑰丽的想象和大胆的设计向我们证明了时尚的另一种可能。如此说来,荒木与制作团队为《黄金之风》TV版共选的片尾曲「Freek'n You」,实在是过于恰当了——「Get
down and freek me up」。03
雌雄同体的《JOJO》:流动的性别观
如前所述,JOJO的主角形象演变呈现出某种「坎普」美学的倾向,大胆的配色、不曾掩饰的欲望和张扬的个性都指向了《JOJO》独特的时尚气质:强调风格,表现冲突,把世界当作一种审美对象,始终流动,从未停止。但当我们将主角「对立面」的所谓反派人物一并纳入讨论范围,会发现「坎普」美学早已是潜藏在《JOJO》中的「异色」:在前三部中,男子气概与女性气质之间的对抗与交融,某种程度上具化为反派与主角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角是正义的、勇气的、意志的化身,而反派却妖娆、邪魅、阴郁。直至第四部大反派吉良吉影的出现,这种因性别气质的流动性而迸发的角色张力一下涌至台前。吉良吉影的形象极大概率借鉴自英国摇滚歌手大卫·鲍伊(David Bowie),蓬松的金发搭配细眉深眸,白皙的皮肤和刀削般的脸庞,让人很难不被他精致的外貌一眼打动。但平静的美丽背后是暗潮汹涌。「我的名字是吉良吉影,年龄33岁,住在杜王町东北部的别墅区一带,未婚……」这段被粉丝津津乐道的独白其实隐含了吉良在精神心理学层面的隐性自恋(covert narcissism):上学时期便能把自己的名次精准控制在第三名,作息按时到十几年从不逾矩分毫,人前是有口皆碑的踏实上班族和「钻石王老五」……那些用以伪装成「正常男人」、「成功人士」的特征像是封在他身上的一层蜡质,他也在日复一日的「自律」中催眠自己。直到被目睹杀人的第一现场,吉良终于露出了他的真正一面。他的恋手癖源自幼年记忆里作为性启蒙的「蒙娜丽莎」,而反复杀害女性的犯罪行为也成为其对「正常」的病态维护。从本质上讲,吉良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他的种种神经质行为也从侧面印证了,仅靠伪装企图消弭气质差异是绝无可能的。而在随后的第五、第六部中,这种性别气质的对抗转移到了迪亚波罗/特莉休和空条承太郎/空条徐伦两对父女身上:前一对是父杀女、女杀父,后一对则是父救女、女救父。对于迪亚波罗而言,当他成为符合传统定义的「男性」(黑手党的首领)之时,他需要与所有的过去切割,特莉休不仅仅是需要被抹杀的「女性」,更代表了他曾经具有的「女性气质」:胆怯不安、犹豫不决、唯唯诺诺。而特莉休的反杀则意味着一种审判:女性作为主体而对「父」和「权」所进行的净化。但情况在空条父女身上变得不一样。因为在荒木笔下,空条徐伦是「雌雄同体」的「女性」救赎者,她同时继承了来自承太郎的男子气概(乔斯达家族的血统)和女性气质(对待作为孩童的安波里欧有天然的同情和善良等),并且在前所未有的重重绝境中不断蜕变成长。于是她呈现出了独特的性张力和精神特质,吸引了包括安娜苏、埃梅斯、F·F在内的诸多伙伴。如果说父救女或许是出于男性气概对责任感的要求与命令,那么女救父则将这种要求反制,它展现了女性的包容和力量。毕竟在徐伦此前的认知里,不曾陪伴她成长的承太郎只是一个名为「父亲」的陌生人。
年少的徐伦不止一次盼望过父亲的出现,因而心灰意冷地在狱中说出「早知道是你,我就不来了」的怨言;但在知晓前尘往事之后,徐伦重新坚定了自己的战斗决心
当然,徐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流动的性别观之下,她用自己短暂却热烈的生命,形象诠释了JO家人的「自由」与「爱」——「我将在这片石之海中重获自由」。徐伦的自由首先在于形象。不同于传统的粉色、紫色等「女性色」,徐伦从头到脚都被大块高饱和的蓝色和绿色包裹,衬托得肌肉线条更为流畅;时尚的发色和高耸的发髻,甫一入狱便当着狱警的面自慰,一看就不像好惹的乖乖牌。左图为TV动画中被B站删减的名场面,右图为「石之自由」的完整体但她桀骜却不莽撞,即便初期是个被罗密欧哄骗顶罪入狱的单纯少女,她仍然能在狱中快速冷静下来,利用自己的智慧瞄准时机,一次次转危为安。快节奏的智斗不仅令徐伦飞速成长,也使读者持续陷入对她的叹服与迷恋之中。而徐伦觉醒的替身「石之自由」(Stone Free)更是她对自由极度渴望的具象,它和徐伦前胸的蝴蝶一同预示了她即将背负的命运: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布料、线条与肌肉之间的碰撞,正是生命的缠绕形态;它纤细却坚韧,正如卵化蛹而成蝶,奋力飞舞的目标不是活着,而是为了自由,传递新的希望。她和埃梅斯、F·F相互扶持,对安波里欧百般呵护,与安娜苏和天气·预报并肩作战,心中怀着拯救父亲和更多所爱之人命运的觉悟,毅然决然地从监牢迈向挑战。也曾怀疑过战斗与抗争的意义,但她终于还是喊出「来吧,普奇神父!」,直面最后的命运。可以说,徐伦早已超越了生理性别的桎梏,到达了一种精神与肉体共振的自由。在彩虹色的海面上,承太郎托举起徐伦,二人共同摆出释放替身的战斗姿势;蝴蝶从天际浮云处飞来,衔起一道贯通此岸与彼岸的彩虹。这大概是荒木给予承太郎父女最后的浪漫,也是他们对于新世界的美丽愿景。「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iesAre also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天上的彩虹的颜色如此美丽照映在过往人们的脸上
而那些未散尽的云翳和雾霭,不如一同去翻开《JOJO的奇妙冒险》,再探究竟吧。参考资料:
1.《JOJO的奇妙冒险》1~63.东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2.《JOJO的奇妙冒险 STONE OCEAN》1~17.东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3.《JOJO 6251: 荒木飛呂彦の世界 愛蔵版コミックス》.集英社.1993.
4.《荒木飛呂彥的漫畫術》.东立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
5.《JOJO nicle:荒木飛呂彦原画展 JOJO 冒険の波紋 クロニクル》.集英社,2019.
6.《JOJO论》.杉田俊介著,彭俊人译.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21.
7.《JOJO magazine
2022 SPRING:ジョジョマガジン》.集英社,2022.
8. “Notes on‘Camp’”,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Essays. Susan Sontag. Noonday Press.1966.
9.《JOJO的奇妙冒险》 Fandom
10.鲨鱼Talk:《JOJO时尚考》
11. [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尚、衣着与身份:一个现代的矛盾》,《装饰》,2011.
12.《剧画究竟是什么样的漫画类型?》,机核,2016.
13. “An essay
about JoJo’s Bizarre Adventure and queer masculinities” by Ruben Ferdinand,
2017.
14.《JOJO:在少年漫画的疆土,给男性气质开个洞》,后生价值EnGender,2021.